视障人士为何需要融入数字世界?——专访盲人心理专家米哈伊尔

InviOcean_team
written by

导语:今天,InviOcean团队特邀盲人心理学专家米哈伊尔·舒罗夫,探讨数字世界如何为视障群体打开自由之门——特别是网络游戏的重要意义。

一、艺术治疗中的觉醒

:请分享您与视障群体工作的经历?
:两年前,我参与卡卢加文化中心的”没有黑色的世界”艺术治疗项目。在艺术家安娜带领下,我们让全盲/低视力参与者通过触摸画布、辨别颜料气味来创作——有人能靠嗅觉区分丙烯与油画颜料!这促成了我与俄罗斯盲协的正式合作,现专注于社会融入、自我实现等心理咨询。

二、数字世界的解放力量

关键发现

  • 社交破壁:视障者通过语音消息、在线讲座保持联结。”对明眼人来说简单的聚会,对他们需要向导、盲杖、多次问路”
  • 技术缺口:音频描述(AD)严重匮乏。我们同事达莎会为画作添加触觉解说,但影视AD仍待普及
  • 创业灵感:有客户提议开发触觉隐喻卡牌——这个空白市场亟待填补

三、心理机制深度解析

认知影响

  • 感官剥夺易引发焦虑、记忆衰退、学习动力下降
  • 线上互动能缓解”社交饥渴”(视障者社交接触量可能仅常人的1/10)

学习特征

  • 注意力与触听觉异常敏锐,表现出”皮肤视觉”般的环境感知力
  • 非语言接触(如拥抱)的缺失导致”倾诉饥渴”

四、游戏的治疗价值

案例见证

  • 改编版《龙与地下城》让跨国视障玩家建立战友般的羁绊
  • 游戏中的争执与和解,实际是社交技能的”安全训练场”

科学依据

“游戏动态激活情绪调节能力,尤其对童年缺失正常社交体验的群体具有诊断与疗愈双重价值”

五、行动倡议

开发者须知

  1. 优先适配振动反馈/大字体/语音导航功能
  2. 建立视障者参与的产品测试机制

志愿者指南

  • 避免假设需求,通过访谈获取真实痛点
  • 重点支持数字技能入门(如智能手机基础操作)

社会认知
“我们总把科技便利视为理所当然,却忽略了有人正为点击一个按钮而挣扎。无障碍设计不是恩赐,是数字时代的基本人权。”

专家结语

“当一位79岁的失明老者第一次通过音频描述’看’懂电影时,他颤抖着说:’这就是我的《阿凡达》时刻’。数字平等创造的不仅是便利,更是生命的高光体验。”

Support & Cooperation